科學與人生﹝註1﹞
列志佳
今次是本學年最後一次的「數理天地」,故此我選擇不向大家介紹一些數理知識,嘗試與大家淺淡一下「科學與人生」。
我萬二分欣賞歷代數學家、科學家所作的貢獻,若沒有他們的智慧與努力,我們今天又怎能有電腦、互聯網、電視機、影印機、相機和流動電話等重要設備呢?我現在更不能向千多人講話,因為我們沒有擴音器。我們亦不會住在高樓大廈,因為沒有人發明電梯。只要你稍加留心,處處都可找到科學的蹤影,我們每日都是享受著數千年來各國科學家共創的成果。
科學的成就無疑令人類的生活十分便利,大大改善了物質生活。不過我們千萬不要將科學神聖化,科學絕不是萬能的。在上星期五,有中四級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問題:「何謂幸福?」、「如何得到快樂的人生?」人類若誤用科學知識,心懷惡念,不單不能為社會帶來幸福,反而會破壞福祉,甚至釀成災難,大家如何評論以尖端科技研製的戰爭武器呢?以下的一段報導,不知大家聽後有何感想呢?「由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九零年共二千零三十多個星期中,地球上沒有戰火的日子,加起來也不過三星期,比率約為千分之一,即是人類差不多要連續每天廝殺近三年,才能有一天『休息』。」
假如人的心靈得不到淨化,仍然無止境地被權力、地位所蒙蔽,科學的成就便很易被誤用。數千年前,人類的生活比現在簡樸得多,資訊遠不及現在般發達,但古人的心靈或許比現代人明亮得多。我常想:「假如古代聖賢生於現世,他們能否寫出傳世經典作品?他們能否成為人類不朽的導師?」
繁星點點,高山流水,大自然的詩篇尚有大量的篇幅等待後人去撰寫,令人神往。但無論如何,人生的幸福、社會公義等人文價值必須與科學成就取得平衡,否則一些極卓越的科學成就總有機會被轉化成莫大的惡。我眼見社會的風氣愈來愈「重量,不重質;重物質,不重心靈;重資訊,不重智慧」,我又怎能不憂心呢?怎能不提醒各位同學呢?
註1:本文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