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鏡﹝註1

列志佳

禤紹燦先生是本港一位非常出色的書法家和篆刻家,其實他不單止在「文」方面有很深的造詣,在「武」方面也十分出眾。他習武超過五十年,師從山東螳螂派第七代傳人、螳螂拳宗師黃漢勛師傅。﹝註2在一次講座中﹝註3,禤先生分享他一些學武時的寶貴經歷,我覺得有些可套用在大家的學習上,所以今早和大家分享。

 

禤先生兒時對武術甚感興趣,於是他主動查詢何處可以習武。對方稱有一處近他的居所,但卻是跟徒弟學習的。另一處則甚遠,要去到深水埗,不過可以向師傅學習。禤先生本身在港島區居住,當時未有港鐵,也沒有紅磡海底隧道,若要前往深水埗,卻要坐船。可想而知,實在遙遠。不過禤先生求學心切,而且他很想直接跟師傅學習,於是決定去深水埗學拳。每星期五晚,每晚都長途跋涉去學武,回家時已是大約晚上十一時四十五分了。如是者,不是一兩星期,而是很多年。他說他一旦想學某一東西,便不想只學表面,而要學得深入。

 

禤先生十分欣賞他的恩師,他很興幸自己沒有入錯門。該武館一點也「不雜」,無人抽煙。而且很特別,館內亦甚少人交談。何解呢?原來一旦有人談天,師傅便會叫他們練功。所以館內的師兄弟可謂練足很多個小時,不會輕易浪費一分一秒。還有另一特色,若學習了一段日子後,師傅便要他們教人,而且會教他們怎樣教人,例如站在哪裡,足以讓對方見到。

 

我早前聽完這個講座後,感到獲益良多。其實不單止禤先生那份刻苦、堅毅、專注、很想學好武術那份熱誠觸動我,還有一事感動我,便是禤先生已近七十歲,黃漢勛師傅已離世超過四十年(香港中文大學本部圖書館會在稍後日子舉辦黃漢勛師傅的展覽),禤先生憶述這麼多年前的往事,仿如昨天,言談間仍流露出對師傅一份感激與崇敬。這份如此真摯的「師徒情」,實在難能可貴!深信不少人聽完後,內心和我一樣,都會有一份莫名的感動!

 

1本文為20-10-2016早會講稿。

2:參註3所提及的講座介紹資料。

3:講座由天地圖書於15-10-2016舉辦,名為「香港戰後的習武文化暨《螳螂派連環錦套》新書發佈會」,講座尚有另兩名講者,分別是黃毅英教授和黃慧英博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