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妙的算法

列志佳

筆者每次教授最大公因式和最小公倍式時,總會先和學生重溫他們在小學時所學習過的算法——運用短除法來求取數個正整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。對於這部分的內容,不少學生並未完全忘記。我通常只需在黑板上列舉少許例子,以短除法演算,大部分學生已可重拾記憶,掌握計法。

 

溫習過後,相信有不少學生預計我準備講解新內容﹝註1。不過,我往往在此刻,稍作停頓,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,然後以較嚴肅的語氣﹝註2,作出提問:「大家在小學時已懂得如何運用短除法,但為甚麼經過剛才的演算步驟,便自動可以找到相應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呢?換言之,為何這項算法有效呢?」學生萬料不到我有此一問,全場鴉雀無聲,不少同學更流露出好奇的眼神。

 

我接著枚舉多一些例子:「大家自小學習過算術,明白加、減、乘、除之意義。在小學時,還懂得以筆算來解題。但為甚麼我們只要依從小學老師所教的筆算程序,自動可以得出準確的答案呢?我今天不會開估,先讓有興趣的同學回家細想。」

 

不少前人經過多年來的努力,整理經驗,從而得出許多精妙而便利的算法。只要我們按部就班,細心運算,定必計到答案。但若我們盼望學生更上一層樓,宜進一步引導較有數學潛質的學生﹝註3,讓他們了解各項算法背後的原理。深信他們一旦明白過來,定有豁然開朗之感。那時,他們不單可以欣賞數學之巧妙,享受學習數學的過程,也可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,非常值得一試。

 

1:例如:在小學時,我們會學習計算16和20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。在中學階段,則學習求    的最大公因式和最小公倍式。

 

2:筆者很喜歡間中以此方法來營造課堂氣氛,讓全班學生專心細聽重要的講話或提問。

 

3:本人只有中學教學經驗,不太清楚小學生能否理解相關的解說,故此處意指中學生。另外,部分算法背後的原理較易明白,不少中學生也可理解。惟部分算法之理據則需要較多時間消化,適合老師個別向較有數學潛質的中學生講授。

 

2-11-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