請益
列志佳
早前,有位校友提到:「現今的學生在學習時,即使遇到不明白的地方,也不太願意向老師求教。」其實,一向有這類情況,但是否比以前普遍?則難以考證了。不過,我昔日擔任中學數學老師時,卻非常享受師生間的答問過程,一樂也!
不論涉及的是基礎知識或是較深刻的提問,筆者都十分歡迎,有時學生更聯想到一些涉及大學程度的數學問題呢!他們願意發問,學習態度認真,作為老師,怎會不深感欣慰?
在本港,不少班別人數眾多﹝註1﹞,課程緊迫,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,著實難以「因材施教」。但在課後﹝註2﹞問答中,老師卻往往能因應學生水平,而作出適切的回應,甚為可貴!
我若然面對著程度稍遜的學生,解說時會力求詳盡,偶爾更要由低年級的學習內容講起。假如該生數學能力頗高,時間又許可,我間或不會立即解答。我會先給他提示,請他回家思考,日後續談﹝註3﹞。萬一有害怕數學、缺乏自信的學生來求問,一旦他能做到某些步驟時,我會抓緊良機,刻意向他表達欣賞與鼓勵。他的眼神頓時流露出喜悅之情,何樂而不為?
此外,若學生在課後提出的問題甚有意思,筆者通常會在接著的課堂上,向全班講解,並給予讚賞﹝註4﹞。我深信,這做法一則可令全班受惠,二則亦能促進班內的學術氣氛,勉勵他們將來繼續尋問!
現在的學生是否少了向老師請教?如是的話,是否與網上已有很多自學資源有關?我不得而知。當然,倘若學生能自行在虛擬世界內找到合適的「老師」,這也並非壞事。但師生間面對面的交流,一起探討學問,當中涉及到老師的引導、啟發、追問、鼓勵、欣賞、肯定……,這與學生觀看一些網上自學短片,畢竟存在著不少差異,值得師生們格外珍惜!
註1:筆者早年入行時,一班超過四十人是常態。近年,本港中學每班人數,普遍已比以前減少了。
註2:當然有部分學生會在課堂上即時發問,同樣值得鼓勵。學生於課堂上或課後求問,本質上沒有大分別。只是課堂時間有限,老師也要兼顧其他學生的學習狀況,故偶然較難作出整全的回應(十分簡單的問題除外),或需在日後補充說明。本文則集中談及學生在課後提問的情況。
註3:老師須主動跟進,切忌不了了之。另外,臨近考試、測驗前,本人不會用此方法。
註4:我在該刻會否說出求問者的名字?這也因人而異。有些較內斂的學生,甚不想老師透露他們的姓名。若老師提及,可能令他們感到尷尬,減低他們日後發問的動機,不可不慎!
21-5-2024